對於這邊的老師找錢的能力,我除了敬佩之外還是敬佩。
在台灣的時候,在我做過的幾個業界合作計畫裡面,贊助研究經費的業界單位只是要一個很明確的產出。這個產出可能就是公司明年或後年即將推出的產品的其中一個部份,而之所以會成為學界合作計畫的原因或許只是要利用學術界便宜的勞力(也就是苦情的研究生們)。這類型的合作方式最大的缺點之一就是:因為計畫的產出已經被事先決定好了,因此僅有的創新就被侷限在很小的範圍內。
若是考慮到台灣業界的產品通常都是即將或者已經進入成熟期的產品,那麼想要在這類型的學界研究計畫裡面找到創新的機會就更加的困難。
然而,在這邊存在著兩難。考慮到業界最終仍需回歸到獲利的本質,那麼進行一個產出可能不明朗的學界合作計畫是冒很大的風險的。
那麼怎樣可以找到公司資助非常前瞻的計畫?關於這點,我還沒有答案。或許這類型的計畫根本就不該從業界找錢?
讓我驚訝的是,在這邊確實可以看到老師一邊帶領著非常前瞻的計畫,一邊從業界拿到經費。這對我來說,真是難以想像的事情。或許在不知不覺中,我已經被台灣業界的思考方式影響了也說不定。
5 comments:
媽媽看來,你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美國學界的思考方式提升了。
這倒是頗有趣,但我覺得跟台灣業界的生態(一代拳王撐不過幾年的傳說)和教授的 Credit 有關 ...
我相信台灣在半導體物理的領域上說不定還是有產學合作的 advanced research,不過 computer science 嘛 .. (苦笑)
同意一代拳王與老師的Credit的觀點。目前勉強找找,也只有M*K或T**C處在相對好的位置,有機會創造一種正面的循環(不禁想到多年前的謎之MTK計畫,嘆氣)。
說些細節。
我上面提到的領域是Computer Architecture的。跟我過往看到的產學合作不大相同(姑且稱為"台式"的合作方式吧)之處在於這邊找錢的方式之一是先燃燒研究生的青春,做出一個程度可以證明計畫不是吹牛的雛型出來。然後拿著計畫書去找大公司的贊助。
所以這種方式要能運作,我想還是得尋求大型的,技術在世界前沿的公司贊助才比較有機會吧。
結論是台灣可能只有T公司能在產業中佔據這樣的地位。所以我想吳大師說的半導體物理領域的產學合作(先進研究計畫)的機會是這樣的意思?
嗯,我是在暗指 TSMC 社沒錯 ..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 business 看起來是相對穩定,對於「賺錢」和產學技術合作的看法應該會比較不一樣,另一方面則純粹是因為國內好歹還有幾個半導體物理界的大師,基於對大師的敬重,個人以為他們應該不會用「台式」風格去 run 產學合作計畫才是 ..
不過,說不定他們也是這樣,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倒)
其他領域的大師說不定正是因為沒有堪與T公司相比的funding source所以就不願意回台灣做研究了,看來是個惡性循環啊。
結論:"做錯"領域在台灣就不容易找這麼讚的funding source了。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