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在電視台上看到廣告。日本魚膠原蛋白之類的健康食品/美容產品。又看到廣告吹噓了一番。但是只要不太理盲就會知道魚膠原蛋白不就是吉利丁嗎?換個名字又可以賣貴N倍了。真好賺。
又想到豆漿的成份標示。
豆漿在美國好像被當成某種健康/有機食品來賣。在美國喝豆漿大約是乳糖不耐症的人或者是自認有機食品愛好者的人。大概是後者消費力強的緣故,所以豆漿賣得比牛奶貴,而十個有八個豆漿包裝上會自稱有機食品。(同學說因為市場太小所以非得賣貴,也是一說。)
恰好我有個習慣,就是在吃東西之前看看食品的成份。結果發現美國的有機食品在成分標示上也是愛裝模作樣。
好比說明明只是加了砂糖就要寫Evaporated Cane Juice (蒸乾的甘蔗汁)
那鹽巴要不要寫成Evaporated Sea Water啊....
但也不全然只有健康或有機食品才會裝模作樣。
明明非常不健康的東西又裝作很健康很陽光的食物也是常見行銷手法。好比說明明是肥到出油的豬肉培根之類的,上面就可以寫個 0g Trans Fat (零反式脂肪)。啊本來就是滿滿的豬油還需要加反式脂肪?
再來就是任何加了乳酪的不健康食品,好比宅人必備冷凍披薩,上頭經常看到的標示就是"A good source of Calcium",不過對於那幾根乳酪絲到底貢獻了多少鈣質,還有其餘的垃圾成份跟驚人的熱量就默不作聲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